
2015年1月24日,2014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在天津市召開,本屆大會的主題為“重新定義汽車”,來自全球數百位政府官員、企業高管和專家學者相聚于此,共同探討未來新能源的發展方向,共同應對智能化、電動化所帶來的行業浪潮,重新定義未來汽車的新形態。以下為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于德翔的演講實錄:
于德翔: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方面特銳德的想法。我個人的理解,從2014年往前看十年,中國最好玩、最具創新力的產業是什么?除了房地產,可能就是在互聯網平臺下的商務。從2014年再往后看十年,中國最好玩、最創新的產業是什么?包括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在互聯網平臺下的新能源,而在互聯網平臺下的新能源更有意思的事情,未來是什么?可能是在互聯網新能源下面的電動汽車。
其實電動汽車就是電池、電機、電控、電腦,取代齒輪箱,為什么電動汽車推廣的慢?除了電池和電車的問題,很重要的一個困境就是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制約了電動汽車的發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一個制約?從充電系統安全的問題,實際上很多充電設施就是充電樁,充電樁考慮的問題是充電和車之間的問題,后面還有電的問題,客戶的問題,車的數量多到一定程度,進入到小區時,無序充電就會使這個小區的電網爆掉了,還有充電和帶電的危險,還要考慮到不經濟,我們回家的時候是6、7、8、9點,這時候是用電的高峰期,有的區域還是商業用電,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當真正的電動汽車占有乘用車10%、20%、30%的時候,整個城市的配電網要重新的改造和設置,國家的投入也是巨大的。
從便攜情況看,接入和占地也是非常不便的,我們得出的結論就是:充電樁解決不了電動汽車充電的問題,今天的會議主題叫“重新定義汽車”,我們在這里要重新定義“汽車充電”。
第一個概念叫“汽車群”,所謂的汽車群就是一個相對固定的區域里有10臺以上的車,這10臺以上的車同期插入到電網上,叫做“汽車群充電”,特銳德做了一套“汽車群充電系統”,分四層結構,它不是一個設備,而是一套體系。對于傳統的一個大的小區或者停車場是這樣的結構(PPT演示)30臺充電樁,都接入到這個電網平臺,充電樁有三個功能(PPT演示)。
我們的想法就是,先把第一個功能摘掉,把插卡收費和人機對話的功能上升到云平臺,或下移到APP上。第三個功能只剩下一個插頭,按照國家的標準必須要離地面80公分高,我們做到這個插頭只有插在車上三秒鐘以后才能充電,我們把插頭壓扁,放到車輪胎的后面,實現了無樁充電技術,這樣的終端也是我們和美國松果設計的。這是一個壁掛式的充電終端,任何一個充電終端都可以在雨中充電。傳統的充電樁在一個大的小區里是這樣一個概念,如果采用我們的無樁充電是這樣一個模式,都是干干凈凈的,非常的方便(PPT演示)。
過去的充電樁只考慮一個車和樁的問題,我們考慮的是“群管群控”,如果對這個復合曲線來看,藍色是負荷曲線,如果超過20臺車負荷過高了,會爆掉,我們會把額定負荷下的富余電量拿出來給汽車充電,形成對這個小區車輛的充電對策。什么時候充滿你說了算,什么時候充我說了算。采用“高峰+高價電”的模式,若無緊急需求,優先低谷充電,通過倒序遞推,低谷充電的方式。電和水有個共同的特點:不用也浪費掉了。這樣確實也會給國家帶來很大的收益,我們對小區可以管理出來,對整個城市也可以進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