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1月以來,國內碳酸鋰的價格一直處于上漲態勢。這主要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拉動,導致動力鋰電池需求量大增。據生意社數據,2014年11月初,工業級碳酸鋰的平均報價為38750元/噸,而截至2015年3月27日,工業級碳酸鋰的平均報價為42929元/噸,累計漲幅達10.78%。據相關機構預測,2015年碳酸鋰將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預計全年電池行業對碳酸鋰需求增速在15%左右。
碳酸鋰價格的上漲,帶來最直接的影響是增加磷酸鐵鋰企業的采購成本。
“每次碳酸鋰漲價最受傷的就是處在中游的正極材料廠,特別是磷酸鐵鋰材料企業。”天津斯特蘭銷售總經理李積剛稱,與鈷酸鋰和三元材料主要受鈷和鎳等稀有金屬影響不同,碳酸鋰對磷酸鐵鋰的影響更為顯著,碳酸鋰的成本占磷酸鐵鋰材料成本的30%以上,碳酸鋰每噸提價1000元,意味著磷酸鐵鋰至少要增加每噸300元以上的成本。
而以鈷酸鋰和三元材料等為主營業務的正極材料企業,則對這一輪的碳酸鋰漲價沒有那么敏感。“碳酸鋰在三元材料的成本中所占比重不超過10%,在鈷酸鋰中的成本占比就更低。”廣州鴻森材料有限公司總工孫斌表示,碳酸鋰此番提價對于生產鈷酸鋰和三元材料的企業并沒有太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碳酸鋰占電芯的成本不足3%,其漲價后的壓力難以往下游電池廠和終端廠釋放。這樣造成的后果就是,一般碳酸鋰提價后的壓力都基本由正極材料企業單向消化。而幾種主流的正極材料生產企業中,又以磷酸鐵鋰生產企業所受影響最大。
“碳酸鋰的價格漲幅在15%以內時,處在中游的正極材料企業基本很難向電芯廠提漲價要求。”李積剛認為,碳酸鋰漲價的成本基本都被中游的正極材料企業轉接。
青島新正鋰業董事長孫玉城補充說道:“正極材料企業向上游拿碳酸鋰材料往往要通過現金結算,根本就不存在賬期,但是電芯廠向正極材料企業拿貨就沒有不存在賬期的。”這種尷尬位置決定了一旦涉及碳酸鋰漲價,國內正極材料企業必定首當其沖。
根據高工產業研究所(GGII)市場調查分析,碳酸鋰漲價潮至少還會延續到2015年下半年,供應商對2015年價格走勢比較樂觀,預計還會有15%左右的上漲空間。
“如果下半年碳酸鋰有較大幅度的漲價,正極材料行業可能會上調一些價格。”李積剛認為,這關鍵得看2015年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力度,上游鋰礦上調價格也正是瞄準了這一鋰電池最大的潛在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