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的“心臟”就是動力電池。當前,全世電動汽車,也包括中國在內,還處在一個過渡時期,這主要是動力電池還不能很好的滿足電動汽車大量的走向市場的要求,這成為構成國際電動汽車競爭的一個焦點問題。
怎么能把動力電池搞得更好?
一、一定要按中央新常態下發展要求,從思維上樹立起發展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戰略地位,要真抓實干的把動力電池的發展基礎打好,集中全國精力,實施有效,可行的產學研政力量的統一組織,要打破地方保護的體制,建立市場經濟的機制,誰好的就用誰,要有信心和決心建設世界級動力電池集團化企業和優化的產業鏈,切實做到要以自主企業為主導的動力電池強國。
二、實行“雙軋制”產業化路線。一條是現行的鋰動力電池的科技和管理創新,還有不少潛力可以挖掘,促使以能量密度為代表的全功能體制,如質量一致性,成本,壽命,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以自主企業為代表的規模化,商業化,盈利化運作,同時對產業鏈的連接上,要把隔膜、正極、負極、電解液的核心技術掌握好,實現全產業鏈的水平提升的自立,以至包括鋰礦粉的制造,要減少進口,實現自給自足;另一條是未來動力電池的研發和制造,現有的各種鋰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會達到極限的,大約是250-300wh/kg,這樣就一定要有新一代的電池來替代,現在全世界都在努力研發新一代動力電池,花樣很多,各有特色,還不能說誰能成為的主導動力電池,但它的標志為能量密度達800wh/kg,有的說可達1000wh/kg的新一代電池,可續行1000公里,而且成本、壽命、充電時間、重量、體積等,比傳統鋰動力電池有很大提升,是動力電池一次革命性變革,那時全世界成千萬上億輛電動汽車的市場需求都不在話下,但要真正實現新一代動力電池產業化,商業化運作,預計總得花上二十年,以至三十年時間段,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就要有大動作,才能實現,所以不能等,要作為一種戰略行為,一刻也不放松去研發,力爭早日實現產業化。
這就是實行“雙軋制”產業化路線基本表述和共識。
關于新一代動力電池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石墨烯鋰動力電池、空氣電池、包括鋁空氣電池、鋅空氣電也、鋰空氣電池,超級電容等,還有燃料電池,特別是日本豐田,在去年底推出氫燃料電池“mirai”電動汽車上市,目前能力700輛,今年底能力可達2000輛,除了在本土銷售外,2016年就向美、歐經銷。這樣標志著近30年來燃料電池汽車車正式進入商業化進程。我們的上汽集團也推出燃料電池汽車的樣車,并準備投入試生產,武漢理工大也研發出車用的燃料電池,可以用于裝車應用,可見我們對燃料電池汽車的研制也具備一定基礎。
還有,去年底,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布,開發出超小型核聚變反應堆,體積很小,可裝在大型卡車上,他們表示2025年可以投入生產,這樣大型汽車的動力幾乎不用花錢,就能開動。又如復旦大學發明一種水溶液鋰電池,充電只用8秒鐘,航程可達400公里。在這多變的社會里,人們敢想敢干、敢于創新的神精,無論是實用的,試驗性的,設想的,我們都要給予肯定和支持。
三、燃料電池應是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終端產品。它應用燃料是氫與大氣中氧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電能,以此來驅動電動汽車。國內外有關專家認為,燃料電池應用有著巨大優勢:氫資源極為豐富,如水和碳氫化合物等多種形式中都存在著氫,地球被稱為“氫礦”;汽車上用質子膜燃料電池,經過世界上相關部門創新,改進,原有質子膜上用貴金屬,鉑已下降到90%,用量還低于汽油機后處理三元催化器的用鉑量,同時還有可能用石墨烯來替代,這個大難點基本解決了;氫的提取技術和儲存,近來也有很大的進步,如可用太陽能、風能、熱能等電站上,用水,甚至海水來制氫,并用納米技術加大了儲存氫力度,以此取運到市場上,更理想的是,今后一種分布式氫站,以至家家戶戶太陽能,風能站就可自己制氫;氫能是最清潔的能源,燃料電池動力使用后,排出來的是水,一點沒有污染;現在隨著科技進步,燃料電池的效率達到很高地步,比內燃機或其他新能源都高,在電動車上應用,可以行駛1000公行程,充氫只用幾分鐘;氫能不僅僅可用在汽車上,在社會上工業上、社會上氫能隨處可以得到應用,世界上公認一個氫能的經濟的時代正在來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