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全世電動汽車,也包括中國在內,還處在一個過渡時期,這主要是動力電池還不能很好的滿足電動汽車大量的走向市場的要求,這成為構成國際電動汽車競爭的一個焦點問
目前,我們動力電池的發展狀況很像汽車產業一樣,叫大而不強,我們鋰電池產量位于韓、日之后,居世界第三,但我們動力電池企業多是從通訊,家電電池起家,產量大,但與國際上跨國動力電池企業比較,差距拉得越來越大。2020年我們將是鋰電池產量第一大國,那時合資的動力電池市場份額將占主導地位,而自主型的動力電池企業地位將逐步下降,就像我們乘用車市場一樣,自主品牌汽車出現12連降現象,這是令人感到十分愁人的問題,我們務必按新常態發展要求,讓我們動力電池出現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克服多年像汽車產業發展那樣的頑習。
電動汽車是用以替代傳統的內燃機汽車,成為“節能減排”的全新型高科技產品,是汽車產業革命性發展的重要標志,但目前動力電池在許多性能上還不完備,使用上還有不少很勉強的現象,如一輛純電動大巴,須配備2-3噸重動力電池,中級乘用車也要用上300-500公斤的動力電池,行駛里程一般在200公里左右,這使乘員擔心會不會半途停車,行不動。動力電池不僅重量重,而且體積龐大,價格昂貴,在充電上需要有巨大的社會工程,但在社區內的普及還有不少難點,在充電時間上一般要6?8小時,可以快充,但對電池壽命有影響,特別是寒冷和高熱地帶電池性能還受一定影響,需作保緩,防熱裝置,在夏冬天的空調制冷熱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如果開空調,會影響到1/4或更多行駛里程。
特別在碳排放上,我們是煤電大國,需要很多改進地方,這樣從能源應用全過程看,純電動汽車的碳排放幾乎和內燃機沒有什么減少。所以說現在電動汽車是處在過渡時期。我們認為美國的新能源戰略也在不斷搖擺中探索,幾乎是一個總統一種主張,從鉛酸電池、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純電動都在搞,還沒有一種成為主流的,至今大量應用的電動汽車國外產品占多數,去年特斯拉搶上市場第一名,但總體比例還是很少。
我們“電動汽車百人會”也是在去年才成立,這比我們搞新能源汽車,搞電動汽車已經晚了近20年,說明由于信息和科技變化太快,我們總體戰略確立很不容易,現在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對應,讓“百人會”精英提出決策意見,相信我們電動汽車產業已進入一個重大轉折期,正如業界人士說那樣,2015年是中國電動汽車的元年,也看到了動力電池發展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