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個多月的調整,碳酸鋰價格又站穩了8萬元/噸關口,展現再次沖擊9萬元/噸的向上突破態勢。今年5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曾跌至5.8萬元/噸的低位,如今向上反彈幅度達50%。
11月13日,生意社碳酸鋰(電池級)基準價報84700元/噸,與本月初(80200.00元/噸)相比,上漲了5.61%。期貨方面,截至11月13日上午10點,碳酸鋰主連價格已達88200元/噸。
“基本面看,供應端實際增量暫時穩定,11月份需求端仍維持強勢,整體市場情緒仍較好。技術面看,下方第一支撐位7.8萬/噸目前較穩。綜合來看,碳酸鋰當前易漲難跌,當前仍維持震蕩偏強觀點。”國內機構分析表示。
受碳酸鋰價格上漲推動,鋰鹽廠商今年第三季度業績明顯好轉。贛鋒鋰業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62.5億元,同比上升44.1%;歸母凈利潤為5.57億元,同比大漲364.0%。盛新鋰能第三季度營業收入14.81億元,同比增長61.07%;凈利潤8871.91萬元,扭虧為盈。
雅化集團第三季度營業收入26.24億元,同比增長31.97%;凈利潤1.98億元,同比增長278.06%。雅化集團表示,第三季度鋰鹽價格有所回升,該公司積極對接下游需求,部分客戶終端產品市場反饋良好,帶動該公司鋰鹽產品銷量大幅增長,并創下單季度銷量新高。
01
庫存已臨警戒值
今年以來,下游新能源汽車和電池市場增長強勁。今年1-9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571萬輛,同比增長26%,占汽車總銷量的22.3%。今年1-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24.3萬輛和1122.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2%和34.9%。
反應到動力電池上,據韓國SNE Research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為811.7GWh,相比去年同期的602GWh增長高達34.7%,增幅超過1/3。
相比于動力領域,儲能市場增長速度更快。行業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達428GWh,同比大幅增長90.7%。
一線廠商的感受更為直接。今年下半年以來,就有下游廠商反映儲能電芯“一芯難求”,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海辰儲能等電池企業的工廠,普遍處于高負荷狀態,訂單排期已至2026年。業內預計,12月業內電池廠商排產,仍將維持環比增長態勢。
“儲能需求的爆發超出預期,我們三季度碳酸鋰銷量環比增長近30%。”據國內某鋰鹽廠商對外透露,該公司儲能領域客戶的訂單占比已從年初的約20%,提升至當前的40%以上。
實際上,自今年8月上旬以來,碳酸鋰市場已經延續了13周去庫的態勢,總庫存累計減少約1.8萬噸。行業數據顯示,截至11月6日,國內碳酸鋰產業鏈周度總庫存降至12.4萬噸,環比減少超3000噸,去庫幅度進一步加快,已降至近三年最低水平。
“從明細看,下游庫存維持高位,從下游補庫程度以及庫存從高位回落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消費的強勁。”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根據當前的市場消費量,庫銷比已經接近1,如果后期去庫持續,那當下的庫存水平就已經臨近危險值了。
02
鋰資源仍在釋放
與前幾年碳酸鋰因為需求大增而供給有限,出現價格暴漲不同的是,如今碳酸鋰供應端產能比較充足,全球鋰資源仍處于釋放周期。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指出,澳大利亞礦山三季度產量高于市場預期,并有新產能投放,預計在碳酸鋰價格較高的情況下,海外礦山將釋放產能增量。
國內鋰鹽廠商產線也在高負荷運轉。行業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國內碳酸鋰累計產量約78萬噸,同比增長超40%;其中10月碳酸鋰產量環比增長約5.7%至9.23萬噸。在下游強勁的需求刺激下,國內碳酸鋰廠商整體開工率維持高位,預計11月碳酸鋰產量仍可維持10月生產量級。
從鋰電礦物和提煉環節看,目前我國已形成鋰云母提鋰、鋰輝石提鋰、鹽湖提鋰三種碳酸鋰工藝路線。據業內機構統計,目前這三種碳酸鋰生產成本分別為7萬-8萬元/噸、6萬-7萬元/噸、4萬-5萬元/噸,三種工藝產品市場份額分別為22%、47%、19%。
如今碳酸鋰價格已經超越8萬元/噸的成本上限,鋰鹽廠商開工動力也比較強勁。
11月上旬,鹽湖股份披露,該公司4萬噸鋰鹽項目目前正處于試運行階段,整體運行及效能提升情況良好,本年度碳酸鋰生產計劃為3000噸。此外,其控股子公司藍科鋰業已建成1萬噸工業級碳酸鋰裝置和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裝置,近年通過技術提升及改造,產量合計約4萬噸。
10月下旬,湖南大中鋰渣無害化綜合利用新工藝碳酸鋰項目開工,規劃年產能8萬噸,預計2028年建成投產。該項目依托新獲得采礦證的雞腳山大型鋰礦,是對原有4萬噸/年規劃的重大升級。目前,該項目仍在建設前期階段,一期2萬噸/年項目預計先于2026年投產。
“當前碳酸鋰市場是處于供需偏緊的狀態,未來一段時間碳酸鋰市場將有望維持供需雙強的格局。”業內分析指出,從短期來看,下游電池市場需求集中釋放,對碳酸鋰價格形成一定支撐。從中長期維度上看,2026年價格或將在7萬元/噸至10萬元/噸的區間波動,這將主要取決市場需求韌性和供給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