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圓柱鋰電池最大應用領域,特斯拉電池日公布了大圓柱全極耳電池,真正把這個行業帶來了一個新的方向。它的創新主要是兩點,一是干法電極,二是全極耳的結構形式。”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2025)上,云山動力董事長袁定凱表示。
近年來,國內外眾多電池廠商都在全力跟進大圓柱電池,目前已經有很多企業已經能夠實現量產并向客戶供貨,行業產能規劃也已達幾百GWh。包括特斯拉、寶馬、通用、江淮、長安、五菱、奇瑞等在內的眾多車企,都已推出裝配大圓柱電池的車型,并取得不錯的市場銷量。
不僅僅局限于新能源汽車,從2025年開始,大圓柱電池以其優越的性能,開始全面加速滲透到越來越多的應用領域,在eVTOL、機器人、兩輪車、儲能、電動船舶等方向加速拓展蔓延。
“大圓柱電池成為了一個新的賽道,一個新的機遇,也會帶來材料領域的進步。”袁定凱指出,未來大圓柱電池將成為圓柱電池出貨的核心帶動板塊,材料體系將分層化,一方面向著高容量的高鎳三元+硅碳體系發展;另一方面向著高安全、長循環的磷酸鐵鋰+人造石墨體系發展。
大圓柱電池核心優勢明顯
高倍率、寬溫域、標準化、低成本、高安全,全極耳大圓柱電池的核心優勢非常多。在袁定凱看來,大圓柱電池的缺點就有一個,那就是圓和圓之間的體積浪費了20%的空間,“除此之外其它應該全都是優點”。
據其介紹,全極耳作為一種顛覆性創新,46系列全極耳結構的極片,長度大概有6米,每5毫米有一個極耳,總共有1200多個極耳,所以過電流的通道多了上千倍。而且,電子遷移距離不是從6米最遠端,而是從極片寬度遷移過來,只有90-100毫米,距離只有原來的1/10。
“所以它的倍率性能就特別好,可以做到3C-6C充電,做到6C-20C放電,目前還比較輕松。”袁定凱強調。
因為全極耳的結構形式,它帶來另外的優勢就是低溫和高溫的廣泛適應性,使大圓柱電池變成了一個更寬溫域的產品,溫域覆蓋從-40℃-60℃的范圍。
在低溫環境下,因為電子遷移通道增多,雖然電子的遷移速度只有常溫的1/10,但依然不會堵塞,所以在零下40℃時仍然可以做到1C放電。
在高溫環境下,因為全極耳結構的內阻極低,所以發熱量很小。“1C充放電的溫度大概在2℃,3C不到10℃,6C不到20℃。”袁定凱闡釋,“我們原來高溫的溫域,就是45℃的環境下就不能用了,現在可以延伸到55℃-60℃”。
因為圓柱電池是一個標準化的型號,其工藝制造歷史比較長,制造效率和產品良率高,所以能夠成為在汽車以及其他行業應用的統一市場標準化零件,售后也可以得到有效解決。另外,圓柱電池內部空間可以做到極致,其重量能量密度較方形電池能提升10%左右。
在成本方面,大圓柱電池和方形電池可以實現很好的互補。袁定凱指出,在200安時以上,方形電池比圓柱電池的成本更有競爭優勢,因為單個電池殼蓋結構件的瓦時分攤成本更便宜,設備折舊成本也更便宜。但在100安時以內,圓柱電池相比方形電池則更具有成本優勢。
安全是電池產品質量的底線,也是行業發展的底線。袁定凱認為,大圓柱電池最核心的優勢,實際上是高安全。云山動力在第三方機構進行的電池熱蔓延實驗表明,即便單個電池著火,但整個電池包也不會著火。總結起來核心原因有四個:
第一,圓柱電池單體的容量小,只有方形的1/10,所以發熱量小;第二,圓和圓之間是線接觸,傳熱慢;第三,每兩個圓之間有蛇形管進行快速散熱;第四,大圓柱電池可以做到熱電分離,正負極在同側,防爆線壓在底部可以做到定向泄壓,所以安全更好。
抓住行業新風口
業內對大圓柱電池未來的應用前景非常樂觀。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4年全球46系列等大圓柱電池出貨量已達12.9GWh。2025年將是大圓柱電池裝機放量的加速節點,華泰證券研報預測,到2027年全球大圓柱電池裝機量有望達429GWh,對應市場規模超過2100億元。
隨著滲透率的提升,大圓柱將重塑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市場格局。同時,袁定凱認為,未來幾年大圓柱電池在低空經濟和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市場機遇也非常大,“低空經濟等要求的是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安全,就大圓柱全極耳電池而言,這三點它都具備”。
袁定凱表示,云山動力已經做好迎接大圓柱電池歷史機遇的準備。該公司的定位是聚焦46系列大圓柱超充電池,希望能夠做到這個超充細分領域的領導者。成立于2023年的云山動力發展非常迅速,當年就實現天使輪融資,2024年Pre-A輪,今年又完成A輪融資。
據袁定凱介紹,其公司總部和制造基地都在寧波,在惠州建有研發基地。今年該公司的46系列大圓柱超充電池一期量產示范線已經投產,產能1.5GWh。按照規劃,到2028年,該公司電池產能將達到10GWh。
在產品方面,云山動力的功率型大圓柱電池具備6C持續充電能力,6-10C持續放電能力,可以支持25C的脈沖放電。該公司也布局有高能量密度產品,目前其高鎳硅碳體系的液態電池可以做到340Wh/kg,同時實現4C充電、6C放電。
據介紹,該公司采取了兩種材料體系同步進行的策略。在磷酸鐵鋰體系方面,未來該公司將實現200-210Wh/kg能量密度,做到6C放電;高鎳硅碳體系方面,則瞄準450Wh/kg能量密度目標,同時實現6C-8C放電,可能會應用到固液混合甚至全固態技術。
“全極耳大圓柱電池,是技術創新匹配市場需求的必然結果,我們要抓住產能落地、場景拓展、技術迭代這三大關鍵,這樣可以在新能源產業下一個增長的細分賽道占有一席之地。”面對大圓柱電池的行業新風口,袁定凱躊躇滿志,信心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