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高興與大家再次相聚。這是我連續第五年參加CBIS峰會,從2021年到2025年,我們一同見證了全球鋰電產業從‘快速擴張’邁向‘高質量協同’的每一步。”11月16日,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理事長/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博士,在第十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2025)開幕式致辭時表示。
劉金成談道,今年動力電池應用分會做了不少工作,比如積極配合國家部委完成產業調研,參加“反內卷”、鋰電貿易相關會議等;舉辦“電動航空及下一代電池技術(CIBF2025深圳)交流會”;與多國駐華使領館/機構建立密切聯系,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積極牽頭組織行業標準制定,為增強中國鋰電未來國際話語權不斷探索;持續走訪企業開展行業調研;召開行業研討會,時刻研判行業發展形勢等。
“作為動力分會理事長,我在此向在場所有同仁道一聲感謝:感謝大家五年來對協會發展的鼎力支持,感謝每一位為中國鋰電產業創新、為全球新能源事業拼搏的同行者。”劉金成表示,正是這份“同向而行”的堅守,讓CBIS成為了行業交流的重要平臺,也讓中國鋰電在全球舞臺上越走越穩。
全球新能源產業已經邁入新的發展階段。劉金成談道,四十年前國產鋰電池與國際頂尖水平有著不小的技術差距;而今天,經過產業鏈企業的共同努力,中國鋰電不僅填平了技術鴻溝,更在智能化制造、極致品控上實現了反超。
尤其在動力電池領域,這五年的突破更是令人振奮。曾經,“續航短、充電慢”是用戶對電動車的核心顧慮;而現在,市場數據已給出明確答案——今年8月,梅賽德斯AMG在賽道測試中創下 25項世界紀錄,24小時行駛5716公里,更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300公里”;寶馬第六代iX3車型也做到了“充電10分鐘續航 376公里”,續航突破800公里。
“這標志著動力電池續航和補能效率已接近燃油車,行業關注的重心也從‘行不行’徹底轉向了‘好不好’。”劉金成指出。
面對“好不好”的新考題,億緯鋰能一直在用行動作答。該公司著力構建更高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目標是將電池缺陷率從PPM級別(百萬分之一)降至 PPB 級別(十億分之一),今年億緯鋰能也成功拿下AQR新能源乘用車電池系統質量排行榜第一名。
同時,億緯鋰能深知“單打獨斗”不可持續,這些年一直在加快全球布局:馬來西亞小圓柱電池產線已量產,二期儲能工廠年底即將建成;其匈牙利工廠緊鄰寶馬整車廠,正朝著“歐洲最成功鋰電池企業”的目標推進,預計2027年投產。
“我們還通過CLS模式構建全球合作生態圈,就是希望建立起‘全球制造、全球合作、全球服務’的能力,讓全世界的客戶和伙伴更加信賴中國企業。”劉金成表示。
當然,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從沒有“終點線”。面向未來,劉金成認為,還有兩大核心課題要攻堅:一是深挖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價值,讓每一份資源都物盡其用;二是突破極寒地區技術瓶頸,億緯鋰能已在沈陽建立“寒區應用研究中心”,就是要讓電動車在全球任何氣候條件下都能穩定運行。
更長遠來看,行業企業還要推動動力電池融入分布式能源系統——讓電動車不只是“移動工具”,更成為“移動能源銀行”,通過車網互動為能源綠色轉型注入新活力。
“AI時代已經到來,氫、鋰、鈉等技術將優勢互補,共同構筑未來能源體系的基石。”劉金成做出判斷,他始終堅信兩點:一是“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二是“相信新能源事業對人類未來有巨大價值”,只要堅持做下去,世界終將回報這份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