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融資問題是發展分布式光伏的前提
最大的難點還是在分布式光伏的發展上。
對比全球光伏市場,中、美、德、日四國無疑是最重要的。全球最先進的光伏設備制造源自這四國,光伏組件前十大企業基本源自這四國,全球最大的光伏下游市場也同樣是這四國。
當然對于光伏發展的探索也正在由這四國推動。比如,美國的新增光伏裝機取得近年來的最快發展,2014年,美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約為720萬千瓦,成為全球光伏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德國光伏在2014年取得了光伏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成就——2014年6月9日13時德國光伏出力達到2300萬千瓦,超過50%的德國用電量由光伏裝機提供。2014年的日本光伏市場在不覺間成為了我國光伏組件廠商最大的海外市場,而該國所給出的光伏上網價格居全球市場之首。
江華表示,光伏發展主方向仍然是分布式光伏,德國對于分布式光伏的支持一如既往。同樣,我國2014年也大力支持分布式光伏的發展,但效果卻未達預期,遠沒有德美日發展的良好。
對此,江華認為,根據德、美、日光伏市場的情況來看,解決光伏融資問題是各國發展分布式光伏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各個國家針對自身情況,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德國和日本主要是放寬個人信貸條件,并通過低利率進行鼓勵。這兩個國家的公眾個人購買光伏組件進行安裝的過程十分便捷,廠商—住戶模式較為明顯。美國的分布式光伏融資主要依托于企業,該國光伏政策中稅收抵免政策是很關鍵的,因此大型的稅務基金樂于投資分布式光伏安裝和租賃的企業。美國的分布式光伏一般是廠商—企業—用戶的模式。
江華建議,在進一步推進地面光伏電站和分布式電站建設的同時,擴大光伏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合肥“光伏扶貧”模式,通過扶貧資金資助困難家庭安裝光伏系統,在發展新能源的同時,解決民生問題。另一方面,為擺脫歐美“雙反”貿易措施對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造成的負面影響,應大力支持企業開拓亞洲、非洲、南美洲等新興市場,鼓勵本土企業主動加強境外投資和項目建設,實施“走出去”戰略。
“首先要加強金融機構與光伏企業的對接。”江華建議,通過行業協會等平臺推動金融機構與光伏企業的溝通互信,了解雙方需求,掃清融資障礙。其次,建立光伏產業投資基金,吸引保險資金、金融機構投資以及社會資本,通過支持光伏電站建設整合上游制造業,同時通過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政策的實施,引導支持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產品質量好的企業和項目。再次,開發多樣化、定制化的金融產品。鼓勵金融機構根據光伏產業發展及光伏電站建設特點開發多樣化、定制化的金融產品,延長放貸周期。最后,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第三方評估機構可對光伏電站在選址、設計、施工和檢測等環節進行獨立客觀評估,為金融機構選擇投資項目提供可靠翔實的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