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不過,較早一批涉足農村光伏的企業在推廣中卻遭遇了實實在在的難題。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電站事業部市場總監李琛告訴記者,目前做這么多項目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農村對于光伏項目的認識不夠,農村市場的啟動首先是解決農民的意愿問題,目前廣大農民,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對光伏項目認識不夠清晰。
關鍵問題還有“初始資金有限”。李琛表示,“農民相對比較貧困,讓不太富裕的農民拿出幾萬塊錢裝一個電站還是比較困難。”
同時,“投資收益如何保證也廣受關注。”李琛坦言,“農民對光伏的發電量和收益存在一些不確定性認識,加之屋頂結構參差不齊,設計安裝難度較大,農村居住比較分散,而且目前的補貼發放也不夠及時。這些都對農村光伏的發展存在不利影響。”
一位多年從事新能源領域研究的專家直言,企業做一個20兆瓦或者100兆瓦的電站,所有的融資成本、交易成本相比一個小的電站,幾個千瓦、幾百千瓦的分布式低得多,同時,運行成本也相對低得多,但是,盈利水平則會相對高很多。“如何推行財政補貼很重要”。
成本還比較高
事實上,“我們低估了分布式的困難,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分布式的困難。”李俊峰如是說。
從以往實際經驗出發,李琛建議,完善政策優化性,簡化申報流程,并網及接入,還有資金兌現的工作流程,規范電價政策,及上網收入制度,支付及時性的信用保證,這是至關重要的。
同時,“加強技術的可支持性。”李琛解釋稱,“目前整個村安裝光伏電站是不現實的,因為農村的電網市場相對比較差,接入和容量都有問題,并且農村的電網改造和升級也是一大難題。因此,建議政府完善一些技術規范和要求。”
呂錦標也提出,“如果達到農村光伏上網,目前成本還比較高。”
因此,李琛認為可以“統籌資源可利用性。對于城鎮化屋頂的資源統籌布局化整為零,有機結合,建議采取整片開發的方式,加大宣傳為各方面投資建設提供積極性,降低農民投資的風險,讓資源得到合理化的應用。”
晶科能源董事長兼創始人李仙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基地,中國也將進入全球最大的應用市場,光伏在中國將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它撬動的經濟規模是驚人巨大的。多元化融資渠道、銀行項目融資,光伏是一個投資行業,作為投資行業只有盤活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為行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光伏才能規模化發展。金融改革,電網改革都將對光伏行業發展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