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頸1:配套設施不足
目前純電動車配套的充電設備仍不完善。據媒體披露,美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商之一ChargPoint已建成充電樁19983個,加上包括特斯拉自建太陽能超級充電站以及其他服務商提供的充電設施,美國投入使用的電動汽車充電樁預計已超過5萬個。而我國建成的電動汽車充電樁為2.6萬個,同時,雖然目前國家大力扶持建設充電樁設備,但進入社區時仍存在不少阻力。面對現實難題,國家在電動車配套設備建設方面在加速。據悉,近日,北京至上海的京滬高速全線快速充電系統即將開通,平均單向每50公里就有一座快充站。
瓶頸2:續航里程短
續航里程短也是目前制約電動車市場沒有火爆的另外一個原因。在2014年11月舉行的一場國際車展上,電動車首次單獨參展,但廣州日報記者實地走訪發現,一款合資品牌的純電動車充滿4小時后,能跑140公里,但最遠只能到70公里的地方,因為回來還得跑70公里,大大制約了消費者的活動范圍。而一款國產純電動車充滿8小時后,能跑200公里,但也最遠只能開到離出發地100公里的地方,還得留下電力繼續供應回來的100公里。有企業負責人表示,由于受制于此,目前純電動車主要市場或在城市上下班族使用,要想遠距離駕駛,目前尚不能實現。
資本市場:相關概念個股“熄火”
2014年,隨著特斯拉的火爆,國內A股包括特斯拉概念股、充電樁概念板塊、鋰電池板塊等相關板塊得到資金的熱捧,包括成飛集成、金瑞科技、天齊鋰業等相關概念個股一飛沖天,股價甚至翻番,其中成飛集成(002190)更是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從近17元爆炒到72.6元,股價上漲了超過300%。但在2014年年底開始的一波大藍籌行情中,特斯拉概念股、充電樁概念板塊、鋰電池板塊卻“熄火”,不少個股股價大幅下跌,成飛集成股價從每股72元多跌到每股37元附近,幾近“腰斬”。
業內表示,目前國內電動汽車仍處于快速發展期,相關概念個股業績并沒有大幅提升,股價大幅上漲多是資金推動。成飛集成(002190)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4年1月至12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68萬元~4535萬元,變動幅度為-50.00%至0.00%,而金瑞科技(600390)2014年虧損近3000萬元。

